十二生肖,又叫属相,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,包括鼠、牛、虎、兔、龙、蛇、马、羊、猴、鸡、狗、猪,其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,先秦时期已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,关于它的来历众说纷纭,且各具特色。
天庭排定说
在混沌初分,天干地支刚定时,玉皇大帝欲给人们排定生肖,决定召开上肖大会,各种动物都到齐了,龙借来一对大角给自己装上,威武万分,住在清水潭里的龙也得到消息,觉得自己很威武,但缺少一对大角,岸边的蜈蚣表示愿意借出,条件是选上后无论大小事务都要它先过目,龙欣然答应,然而上肖大会召开时,蜈蚣却未现身,最终龙因借角于蛇而选中,但事后发现上了蜈蚣的当,公鸡开道有功,又长着大角,本该领头做第一肖,然而在排定次序前被蜈蚣啄醒,怀疑与蜈蚣有关,于是向玉帝报告,玉帝派人调查后证实,公鸡因失去双角而无法戴冠,最终排在第十位。
图腾崇拜说
原始社会的一些氏族将某种动物视为保护神或图腾,逐渐形成了以这些动物命名的部落,黄帝部落以“云”为图腾,炎帝部落以“羊”为图腾,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些图腾动物逐渐演变成了十二生肖。
动物习性说
古人根据动物的习性和特点来选择十二生肖,老鼠繁殖能力强,代表多子多福;牛勤劳耐劳,象征勤劳朴实;虎勇猛有力,代表威严和力量;兔温和可爱,象征温柔和美丽;龙神秘强大,代表权威和尊贵;蛇狡猾机智,象征智慧和灵性;马奔跑速度快,象征自由和活力;羊温顺善良,代表和平和安宁;猴聪明灵活,象征机智和聪明;鸡勤快守信,象征勤劳和诚实;狗忠诚勇敢,代表忠诚和勇敢;猪憨厚老实,象征丰收和富足。
时辰对应说
古人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,每个时辰用一种动物来代表,子时(23点至1点)为老鼠活动时间,因此老鼠代表子时;丑时(1点至3点)为牛休息时间,因此牛代表丑时,依此类推,形成了十二生肖与十二时辰的对应关系。
民间传说说
传说中,十二生肖是由民间流传而来的,有一年,玉帝为给人们排定生肖,决定召开上肖大会,猫和老鼠当时是好朋友,都收到了圣旨,猫因爱打瞌睡,提前和老鼠打招呼,让老鼠第二天叫醒它,第二天上肖大会召开时,老鼠却独自前往,没有叫醒猫,从此,猫和老鼠成了死对头,最终,玉帝从众多动物中选出了十二种作为人的生肖。
尽管关于十二生肖的来历说法不一,但它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,已经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生活中,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